“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人刘禹锡借助这两句诗诉说心中块垒,他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十分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千帆竞发、万木正春的境界,有感于此,便将自己的一件罗汉松作品命名为《千帆》。
图1 《千帆》原桩(左侧两根之间)
《千帆》原桩很大,几乎没有叶子,但枝干皮层很新鲜,感觉有成活的可能。也几乎没有细根,只有两条粗根。一条基部直径约10~20厘米,60~70厘米长;一条基部直径约5~6厘米,40~50厘米长。两条粗根上只有1~2条极其稀少的细根。能否让粗根生出较多的细根完全没有把握,只能试着来。
图2《千帆》在木盒中养植
第一步原桩运回家,因为一时没地方栽,就用麻袋把它整个包住,再用水喷湿,放在室内,如此坚持了半个月。
第二步我裁制了一个宽1.1米、长1.5米、深0.4米的木箱子,将原桩栽入其中。基质以粗沙为主,掺上一点点黄土,以便固定根部并保水。栽种时由于两条粗根的根头(根尖)都有部分破损或干瘪,所以分别切掉3~5厘米,露出新鲜部分,以利于养活。切口涂抹黄泥防腐。
图3 原桩成活并长出新的细根
至于需要生根的部位,我采用挑破根皮的办法,促进发根。挑皮操作如下:刀口朝上,切入皮层,至刚刚触及木质部(即皮和木质部自然贴合的地方)时止,挑破的根皮呈半月形,长1.5~2厘米,然后稍稍掀开根皮,在破口处塞上一层黄泥,如果能混入少量生根粉更好。需要生根的部位一一如此处理好,即可栽入。栽入时用基质将根部全部盖上,特别是挑破部位一定要入土。
图4 新长出的繁茂的细根
第三步立刻给没叶的枝干嫁接叶子,这是保障成活的关键一步。大家都知道,没叶子的罗汉松树桩皮部光光的,没有芽点,不会自己发叶,只有立即接上叶子,树桩才能呼吸,才有成活的可能。同时,这也是嫁接换冠的好时机,我嫁接的是菊花罗汉松(我们当地简称菊花罗)。插穗长10~20厘米,最短5~6厘米,筷子粗细,用插皮接的方法把树干中部往上的枝干全部接上。一切按常规操作完成后,把每一个嫁接部位用钉子固定,以免成活之后长着长着把接穗顶出来。钉子以后如果埋进去就算了,如果露在外面,可以在接穗完全长结实之后取出来。
图5 较细的粗根分叉处达80厘米,不好看
图6 挑破根皮处理
图7 截短主根的状态
第六步上述处理好之后,我开始将原桩上盆。上盆之前,我把侧枝做了修剪,突出主干盘虬扭转、动感十足的特点。修剪上盆之后,半卧的弧形主干颇有几分小船和桅杆的感觉,而树冠上的枝叶又像是张开的风帆,于是便有了《千帆》的题名。
图8 上盆前修短根系
图9 上盆培养
盆中的《千帆》又经过半年的休养,“体力”基本恢复,于是才将它栽进我心爱的花瓣形紫砂盆中,开始更精细的造型。这段时间主要是以枝的造型为主。大约又经过3~4年的时间,才有现在这般奇特流畅、妙不可言的造型。当然,它离最终成熟还有一段遥远的路要走。
图10 上观赏盆之前的状态
《千帆》陪我走过了十几年的心路历程。在它陪我的这段日子里,感觉每次给它修枝和造型,都是对自己精神意志的一次重新塑形和洗礼。在我看来,生活的意义不在于贪图安逸,而在于不断探索盆景艺术前方的未知,在于发现盆景艺术背后多少美丽的故事。希望大家像我的《千帆》一样,即使遇到挫折,依然千帆竞发,万木正春。
图11 《千帆》已具雏形
认可爱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