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要乘风破浪地来到台州椒江大陈岛旅游,是因为它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岛屿,自古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台州红色旅游的“金名片”,它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以及波澜壮阔的自然风光都很令人向往。
大陈岛隶属于台州椒江区,距离海岸线50海里,乘坐普通客船2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天公不作美,我们登岛的几日里近乎都是风雨交加的天气,老友甚至想放弃带我去看一看岛上著名的景观“甲午岩”,我一听到它的名字就来了兴趣,再听闻那处岩崖雄奇,就执意要去。
甲午岩位于下大陈岛的南端,从梅花湾沿着环岛公路步行也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沿着海岸前行是一种特别的体验,那一刻的海洋焦躁地翻滚咆哮,失去湛蓝色彩的大海却更加令人心生敬畏。
老友说: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甲午岩气势非凡,会显得凶险异常。甲午岩所处的海岸巨浪滔天、岩崖栈道湿滑,多少会有些安全隐患,所以才动了放弃前来的想法。
不知不觉,我们就步行来到了这里,此亭原名“中正亭”,是因为蒋介石曾在亭内观赏甲午岩风光而得名,2006年,此亭更名为“思归亭”,意为远在他乡的大陈岛同胞思念故乡,期盼早日回归的美好寓意。
从思归亭低头望去,悬崖栈道果然蜿蜒险峻,甲午岩奇观也终于尽收眼底。
特别是思归亭前方的玻璃栈桥,风雨中更加惊险刺激,那里才是观甲午岩的绝佳之处。
一睹此情此景,我又开始不停地询问,甲午岩与“甲午战争”有关吗?于是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甲午岩与“甲午战争”毫无关联。
关于甲午岩名字的真实来历,大概是“甲”谐音“夹”,是天干首位,“午”是地支中的中央数,意思是夹在中央。另一说法是因其形状与帆船上加固桅杆的基座相似,古曰“夹午”,谐音为“甲午”,正是由于这处山岩形似船帆,所以人们就叫它“甲午岩”了。
我们在玻璃栈桥上俯瞰到这座灯塔,它地处甲午岩景区的中心,矗立于紧邻大海的礁石之上,高11米,灯光射程可达到30海里,是渔民和海上船只信赖的航标灯。很遗憾,由于风浪太大,没办法近距离地去看看它,我们只能选择从另一侧沿着石栈道走去崖底近距离地去感受甲午岩的雄姿。
石栈道上再看甲午岩,巨浪滔天、惊涛拍岸更加衬托出两座山崖的气势如虹,由于亿万年的海蚀、风侵,甲午岩崖体早已变得形态各异,每个人在它面前都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栈道所在的飞虎崖,其岩石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与甲午岩之间形成一个峡谷,峡谷两岸悬崖峭壁陡立,谷底波涛汹涌。
我们沿着栈道再登高返回时,见到了许多国民党占据时期的战壕遗存,感慨甲午岩不仅见证了大陈岛历史上的风雨飘摇和岁月变换,也正在见证着大陈岛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今它素有“东海第一大盆景”之美誉名副其实。
蜀黍在这里写了很多的文章、拍摄了很多的视频,但是仍然觉得不过瘾,依然想用更直接的方式跟你交谈,蜀黍愿意蹲坐在温暖阳光下的一处墙角儿,坐在小板凳上,慢条斯理地再给你讲讲最新的旅行故事,也许这一讲,就是一生!请你关注我吧,我们路上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