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城南街道)夏庄社区近年来注重做活党建“加法”,通过“党建+产业、党建+美丽、党建+治理”的探索实践,让党建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交出一张乡村振兴的“夏庄答卷”,真正实现了党建强、农民富、农村美、乡风好。

党建+产业铺就绿色致富路
“小小盆栽市场好,既生态来又环保,家家户户都能搞,几万一亩少不了。”这支顺口溜说的就是夏庄社区的主导产业——小微盆景。一株平平无奇的植物,经过修剪、绑扎、搭配后,就变成了形态各异、造型美观、妙趣横生的盆景。这种小微盆景,不需要专业的管培技术,价格也更加亲民,所以特别受市场欢迎。
夏庄社区选择发展小微盆景,正是看中了如皋作为中国花木盆景之都,却没有小微盆景基地的契机。“说一千,道一万,农民收入是关键。”要么不做,做就做好,为了把小微盆景做成一项大产业,夏庄社区党总支书记阮建林亲自挂帅成立合作社,并取名“夏鑫”。“夏,是夏庄社区;鑫,是土地生金,讨一个好彩头。”
“夏鑫”的成立,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夏庄社区小微盆景产业“党支部+合作社+专业能人”的发展模式,而陈荣庆、徐新俊、晏丽敏等一批社区“85后”年轻党员,则成为了合作社的第一批社员。对于花木产业这个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的行业来说,这无疑是注入了最新鲜的血液,这群思想活络的年轻人通过电商、直播平台、流量平台等,迅速打开了新的市场,经营得风生水起。有了这些年轻的党员作为探路人和先行者,很多村民们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纷纷加入合作社。不到半年时间,合作社就发展到了160多人。不少年过花甲的老人也跟在年轻人后面当起“网红”,玩起了直播带货,成为了夏庄社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如今,夏庄社区的小微盆景已经发展到500多亩,涌现了花心思、浩森等一批自主品牌,小微盆景成为夏庄社区实打实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将党建和富民工作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党建的‘双赢’格局。”阮建林说。

党建+美丽一片乡愁留得住
依水而兴,因水而灵,水是夏庄这片土地的灵魂。夏恒河是夏庄社区的中心河。去年,夏恒河清淤捞浅、岸坡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全线面貌焕然一新。
如何才能使这“白鹭共长天一色,野鸭伴河水齐飞”的美景保持常态长效?夏庄社区发动社区党员和新乡贤们进行了一场河道养护大讨论。事实上,事关群众的事情让群众举手,这也是夏庄社区的老传统。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老党员金克让的一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叫好,即结合夏庄社区花木产业发达的实际,让有意向的企业或者个人认领一段河坡,在社区的统一规划下进行苗木栽植,并有计划地进行轮种,苗木销售的收入由村集体和认领人按比例分成。如此一来,既节省了河道绿化的前期投入,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对于认领者来说,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金克让,金克让,出了个点子金不换。”眼下,社区改建“小游园”,这个模式又被村民们自觉用上了。
夏庄社区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与生态建设的“含绿量”同步提升。在环境打造的方方面面,党员都是冲在最前面的“火车头”。广大党员不仅主动带头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柴火堆,做到自家门口干净整洁,不乱堆乱放垃圾和杂物;还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微信群等平台,当起宣传员,营造环境整治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浓厚氛围,掀起了一轮庭院整治、改厨改厕行动,使得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党建+治理提升百姓满意度
夏庄社区将基层党建与乡村网格化服务有机结合,编织起一张基层党建服务网,变“管理”为“服务”,化“网格”为“平台”,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网格中,党员们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开展学习理论、收缴党费、宣讲政策、议事决策等组织活动,分析梳理群众的意见建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不断引领社会治理常态化制度化,助推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2020年夏庄社区成为真正的“无讼无访”社区。
不仅如此,去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普查阶段,夏庄社区正是借助“网格化党小组”发现了一名嫁过来多年的“外来妹”竟然一直没有上户口,而这也直接导致她享受不到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了解情况后,夏庄社区主动向市公安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帮这名外来妹补办了户口,让她及时享受了国家的扶贫政策。无独有偶,小组长陈雨德也是在走访中发现,18组的贫困户左德俊具有劳动能力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就介绍他到花木大世界(如皋)盆栽批发市场当保安,使他的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坚守一颗为民初心,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夏庄社区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夏庄人家”评选活动,激励和引导村民投身乡村振兴的浪潮,形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美德,营造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杨宁静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