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三率”我助力,“平安三明”我点赞...
“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因大科村拖欠工程款一事频频发生纠纷,私下曾多次商量过,但一直未果。去年9月起,市里组织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干警等来到大科村,多次召集双方协商会,终于使长达近5年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十分感谢他们帮忙追回了辛苦钱!”11月25日,谈及“讨债”过程的辛酸,来自永安市施工队代表蔡某激动地说。
这是永安市充分发挥“五大员”下沉村居,开展法律援助,化解多年积案,强化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年来,永安市主动融入三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创建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行“一党委三中心(站)”建设,积极开展“法治服务零距离,自治增强‘邻’聚力”活动,努力打造具有永安特色的现代化治理新样板,为推动基层平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领”字,示范带动先行。永安市创新推行“党建+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率先在11个乡镇39个片区、4个街道26个社区,打造“一党委三中心(站)”示范点。先后建立健全了民情收集处理、联席议事、日常管理等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推广“民情会客厅”“网格夜市”“晨巡夜议”等特色做法,精心打造燕北街道江滨社区“党建轮值制”、燕东街道东门社区“四邻治理”等不同类型示范点,并成功承接福建省、三明调研和永安市现场推进会,取得了“示范带动,提质扩面”的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永安市35个社区已全部建立了党委,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治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突出“联”字,集结共治力量。近年来,永安市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多元参与”为补充,着力汇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有效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前,已累计组织51名检察官、38名法官、64名民警、16名司法干部、25名城管队员等“五大员”下沉到全市各村(社区)、片区。
为有效发挥“五大员”的联动作用,永安市创新实行“每日一村(社区)一干警(政法干部)”“日轮值+月集中”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五大员”踊跃参加村(社区)、片区党组织会议,治安形势分析会和精神文明共建理事会;大力推行“倾听民声-分类处置-办结反馈-考核评议”民情处置“四步走”工作法;定期会同网格长、居民代表、物业、业委会、共建单位,通过居民夜谈会、驿站信箱、微信群以及走访座谈等载体,广泛收集民意、倾听民声、了解民忧,梳理形成“问题清单”。

根据“问题清单”,大力实行集体会商、交办反馈、挂号销号、督办通报等制度,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群策群力依法协商处置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形成了“活动联办、服务联手、矛盾联调、困难联帮”的联动机制。
截至目前,“五大员”队伍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620场次,排查调处纠纷1465件,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93件,解答来电来访咨询21522人次,处置养老诈骗、违建、占道、焚烧垃圾等各类诉求272起,为创建“六无”村(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实”字,共享治理成果。近年来,永安市重点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领域、关键要素和突出问题,创新现代化治理模式,使社会治理效能得以不断提升。
创新推行“群众下班、干部上班”工作方式。针对居民白天上班没时间参与座谈的现实问题,永安市特地把基层干部集中听取群众诉求的时间安排在晚上。通过“网格夜市”“有事找公仆”等平台,现场倾听民声,帮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问题。此特色做法,还被人民日报、清朗天空等官媒纷纷登载推介。

率先组建“司法服务帮帮团”。针对当前许多农户农特产品产销合同存在不规范问题,利用农产品集中产销季节,组织法官们下沉基层第一线,为农户提供规范合同,助力农户安心售卖。同时,主动下沉辖区中小微企业,上门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司法为民”创新做法得到了福建省法院《每日快讯·增刊》专版的刊载推广。
2022年以来,永安市通过深化“一党委三中心(站)”建设,已累计精准解决社区居民反映的各类大小事5578件,服务群众41522人次,有效实现资源在一线汇聚、矛盾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强化、平安在一线建设,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盆景”蝶变为新时代“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