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洲
编者按:在2021年5月《第六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余姚盆景技艺列入其中,传承人是陆洲。
陆洲,余姚人,1960年生,从小喜欢种花栽草,1978年拜张一平为师学习盆景制作技艺。创作的盆景作品多次获奖,发表二十余篇盆景专业文章。2019年起,陆洲受聘任余姚市第二职业学校园艺专业盆景讲师。
以下是他对文人盆景的创作观。

文人树是最受盆景人喜爱的一种盆景形式,几乎每个盆景园或多或少、或好或坏总有几件文人树作品。文人树脱胎于文人画,以高耸、枯瘦、简洁的树形抒发文人内心清高、孤傲、淡然的情感。

“松神” 黑松 高100cm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文人群体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个群体中,既有饱读诗书终生在象牙塔中研习的学者、教授,也有主政一方、叱咤商海的成功人士,还有出身寒微但品位不俗、志趣高洁的普通百姓,同时文人的性格特征也具有了多重性,他们既清高傲世又心怀救世济民的理想,既潜心向道又和光同尘融入大众……文人始终是社会的精英。故表现文人群体特征的文人树盆景在形式上有了相应的调整与扩充,除传统概念上细瘦高长的单杆或双干树外,那些艺术内涵丰富、文化气息浓郁,制作精良,雅致内敛,且富有个性的中高型盆景也划入了文人树盆景类型,即称为“文人盆景”。

“听泉” 五针松 高80cm
文人盆景有简有繁,体量可大可小,多以线条来表现主题和内涵,重意境、富情趣,创作难度相对较高,完成一件像样的文人盆景,从素材的选择、枝干的培养,再到修剪定枝、造型布局,没有六至十年的时间是很难实现的。作品质量的优劣取决于作者综合文化素养和盆景技艺水平的高低。
文人盆景创作虽可自由肆意无定式,但一定的树木生长规律和艺术表现法则也是不可缺少的。简洁,不能简到仅剩树头二、三枝,而失去树木生长中上下平衡的关系;飘逸,不能飘到失却重心,摇摇欲坠,因为稳定性是树木生长的必要条件;枯瘦,不能枯朽呈病态,要劲道、精练、显活力,健康向上、弘扬正气始终是所有艺术形式存在的必要价值。而过渡、比例、节奏、收放等盆景创作技法更是应该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总之,文人盆景的创作,既要彰显作者独特的个性,又要顾及作品线条的顿挫抑扬、整体的变化协调,树木美态的充分表现,是所有盆景创作的不变法则。

“乡愁” 榆树 高98cm
文人盆景创作要多样化发展,除一般的独杆形式外,多杆、丛林都可归纳进来,只有如此,文人盆景创作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