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处有风景,村村有风情。通过挖掘自然禀赋、人文历史和风土民情,予以提炼、深化,定海的乡村由原先的“盆景”串联成“风景”,逐步从“多村一面”走向“一村一品”。
党建引领传承舞龙精神
白泉镇金山村人爱舞龙,村里随处可见“龙”元素。在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两条“卧龙”蜿蜒卧于房顶,内部展览馆牌匾上“龙腾金山”四字遒劲有力。“这里陈列了许多关于舞龙队的的道具,旁边是文化礼堂,平时我们常来这里为村民们演出。”现年57岁的金山村舞龙队成员李林娣说,舞龙是金山村“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了金山村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据悉,该村首支舞龙队成立于1992年,成立第一年,舞龙队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表演,演出大获成功,金山舞龙渐渐在市内外各地舞了起来。近年来,村民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舞龙队先后在服装、道具、配乐等方面进行了改良,“龙”的重量越来越轻盈,配合翻、滚、跳、举、穿等一系列表演动作,在全省农民运动会舞龙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并登上了央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
这个精神文化充裕的小山村曾因地处偏僻、发展落后被称为“后岙”,如今就像是村民手中舞的龙一般,一跃成为村集体资产上亿元的名副其实的“金山”村。这离不开村党委的用心经营。早年间,金山村根据村里“五匠”多的现状组建了金山工程队,集体承包工程项目充实了村集体经济。此后,村里又开办了新型墙体材料厂,收购了窑厂,购买了厂房,进一步拓宽了集体经济来源。有了经济底气的金山村,除了不断提升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在为村民谋福利上做起了文章。按照土地集约节约、集体集中建造的模式,该村通过宅基地置换的方式积极推进移民安置小区的建设,分别在白泉镇区建造了两批共计528套安置商品房。
农耕文化融入诗画田园
纵横交错的农田里散落着景观凉亭、耕牛雕塑、热气球等景观小品,田园深处栽有“无尽夏”“雏菊”等观赏花卉……随着小沙街道东风村伍佰岙“诗画长廊”景观农田工程有序推进,这里成了该村展示农耕文化的窗口。
近年来,东风村围绕“融入区域大发展,建设美丽新小沙”的发展主线,以“浓郁小沙 诗画田园”为主题进行规划打造,采取拆违增绿、清河补绿、见缝插绿、田园造绿、山体护绿等系列措施,将连片的田园风光串联起来。同时,以彰显农村民俗文化和田园自然景观为重点,打造了东风民俗体验馆、伍佰岙农耕园项目,进一步打响东风村乡村旅游品牌。“自从伍佰岙建设农耕文化园以来,这里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东风村村民周对法回忆,过去的伍佰岙有不少农田没有利用起来,很是可惜。经改造提升后,如今的东风村让村民心情舒畅,也引来一批批游客观光游玩。“我们将围绕深挖本村农耕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加东风村的可看、可游、可玩性。通过不断催生田园经济,不仅引得来游客,还能让他们留得下来。”东风村党总支书记傅如峰说,该村以“农”字文章和“稻米文化”为主题,发展田园游乐、农事体验等田园综合体,打造乡居田园休闲场所。同时,该村通过优化提升现有民俗体验馆的展陈功能,开展年糕、青饼制作、糟鱼腌制等民俗活动,让市民游客了解本地习俗,品尝乡村特色美食。
此外,以体验乡村原生态农事项目和乡村户外休闲活动为方向,东风村在现有“诗画田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流转周边农田进行开发,在稻田基础上新增种植10余种瓜果蔬菜,打造更有体验感和互动感的多彩田园,不断打响东风村的农耕文化品牌。
海岛旅游打造城市客厅
东岠岛,处在南部诸岛中心位置,站在岛上海拔209米的小坑岗往北眺望,定海港内千帆云集,高楼尽收眼底。在首届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上,东岠岛作为“城市客厅”入围全市首批海岛旅游示范岛,迎来整岛开发的契机。
登上东岠东岙旅游集散码头,海岛记忆装置、梦幻灯等旅游打卡点基本建成。“今年街道重点打造东岠岛浪漫聚落项目,眼前的这些景点将在下个月亮相。”在环南街道党工委委员杨凌锋的介绍下,东岠岛“海上客厅”的画卷徐徐展开。游客登岛后,首先映入眼帘是滨海浪漫公园,公园内三步一景,设有海誓亭、云朵秋千、小岛记忆装置、梦幻灯等多处旅游打卡点。旁边是游憩体验公园,矿坑剧场便在此处,待到夜幕降临,话剧、歌舞等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
岛上村民乐秀成说,这两年家门口的变化实在太大:码头大了,船班多了,山腰建有茶室、公厕,山顶打造了休闲观景平台,村里水电通信设施完善,巷子里有了分类垃圾桶,乱扔垃圾的陋习不见了。近年来,环南街道还强化水、电、进山游步道、公共浮岛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岛上在建工程需要人手,安排我们优先就业,还租用民居打造民宿,为我们增收。”乐秀成说,随着东岠岛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了岛上。
“街道着力推进南部诸岛‘一岛一品’开发,打造海岛文化旅游休闲湾。”杨凌锋说,在“一岛一品”开发中,东岠岛将以本身的自然风光为依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理念,突出海岛型休闲度假旅游特色,以户外体检新尺度、健康生活新主张、海岛旅游新典范为目标定位,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度假示范岛。